走进阿坝(二)

走进阿坝(二)

诎体散文2025-07-25 06:38:38
第二天早晨,远在北方的家乡已经艳阳高照,而川主寺仍是一片漆黑的时候,我们出发了。汽车从3200米的高度继续向上行驶。路旁没有了村寨。也没有了高大的植物。只有零零星星的牦牛和成片的荒草。偶尔能看到的就是
第二天早晨,远在北方的家乡已经艳阳高照,而川主寺仍是一片漆黑的时候,我们出发了。汽车从3200米的高度继续向上行驶。
路旁没有了村寨。也没有了高大的植物。只有零零星星的牦牛和成片的荒草。偶尔能看到的就是耸立在路边的高大的招商广告牌。周围的山峰已尽在脚下。车内异常的安静,没有了昨天启程时的欢笑与嬉闹……车子越爬越高,车里的人们越来越蔫……
汽车在爬到4000米左右的时候,就钻进了云层,外面雨雾朦朦,毛毛细雨打在了车窗上。汽车在山顶云中盘绕了好一阵功夫转而向下行驶。通向九寨沟的路,路面很好,清一色的柏油路面,但蜿蜒曲折……
路边渐渐的绿了起来,各种树木各种颜色也多了起来,有黄色、白色、红色、也有紫色,衬托着绿的底色,我一下子兴奋了!山里的景色越来越好看,就像一幅又一幅的山水国画。海拔降低了,车里的人们也都来了精神,汽车驶入了青山绿水之中……
九寨沟越来越近……
九寨沟真美!那“树在水中生,鱼在云中游”的“翠海”景致;那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不同颜色的“彩林”;那大大小小数也数不清的“叠瀑”,好像一群群的银龙,竞相跳跃翻滚;那终年碧绿的湖水清澈明丽见底,水上水下虚实难辩,如梦如幻,梦幻如真!简直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在这“人间仙境”和诗一般的“童话世界”里,我们尽情地玩了一天。
九寨沟那极俱人性化的旅游交通,可以让你乘坐景区内的大巴车在任何一个景点下车。尽可能的多看一些吧!我这么想着。于是,我和王大哥偷偷地离开了大队伍,独自逛了起来,自然也就掉队了。集合的时候,领队和导游还有同伴们都很不痛快,但我俩收获很大,看到了他们没有看到的瀑布和群海。为此,我并未理会他们的白眼,自感洋洋得意。
当晚,导游小周带我们去藏民家坐客,让我们体验藏家风情。我们一行二十人来到了藏民卓玛的家。这是一座占地一百五十平米左右的二层小楼,加上院子足有三四百平米,小楼的外墙装饰、经幡、转经筒、纯粹的藏族风格,里面有客厅、念经堂、卧室和橱房;墙壁上画着各种图案的花纹和壁画,很是华丽。卓玛姐弟八个,她排行老二,在姐妹中老大,能歌善舞,汉语说得非常好。九寨沟开发以后,她带着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借助临街的位置,开起了这个“藏家乐”。就因为这个,卓玛一家富了。当然象卓玛一家这样的在九寨沟当然很多。
在卓玛家,我们围坐四周,品尝藏式的各种食品,喝青稞酒,吃烤全羊、啃手把肉,看姐弟们轮流唱歌跳舞,不停的为客人们敬酒、倒酥油茶,以他们特有的民族方式,招待远方的客人。从卓玛姐弟们高兴的样子,就能看得出旅游业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藏区的经济,促进了改革、开放。改善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他们非常的开心。
在阿坝,我们往返一共三天的时间。三天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新鲜的东西,经历了海拔四千四百米高度的生理考验,体验了藏羌的民俗。在阿坝,我忘却了高原反映带来的不适。九寨沟的美景让我留连往返,终生难忘。我实在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她的美!但有一句话,“九寨归来不看水”,那是人们为九寨沟美景能居全国乃至全球之最的绝佳诠释!
更让我感到宽慰的,很值得记述的还是改革开放以来,阿坝变了!阿坝的各族人民变得更勤劳,更幸福,更富有智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