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前两天回老家,途中经过仓屋(以前村委会堆放粮食的地方),看见班驳的墙体上朱红色的“小卖部”字样隐约可见,勾起了我对小卖部的无限回忆。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由国家配给,日常生活所需用品都必须到
前两天回老家,途中经过仓屋(以前村委会堆放粮食的地方),看见班驳的墙体上朱红色的“小卖部”字样隐约可见,勾起了我对小卖部的无限回忆。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由国家配给,日常生活所需用品都必须到国家指定的供销社购买,吃饭有粮票,穿衣有布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逐渐灵活,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原来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供销社供不应求,无法适应群众的生活需要。随着市场发展,农村出现小卖部。主要经营生活日用商品,有着经营成本小、规模小、商品种类少、分布广等特点。
我们村子里有三个村民小组,每个组都有小卖部。鼎盛的时候,村子里有近10家。小卖部一般都由殷实人户及精明能干人士所开办。我们组里有两家小卖部,一户姓李,一户姓孟。李姓人家由于地理位置集中,头脑灵活,生意一直比孟家红火。
小卖部里主要经营香烟、白酒,油盐酱醋茶等日用品,也有我们学生所需的文具。农村人由于经济水平有限,平日里买东西,免不了要赊赊欠欠,老板便会拿出一个记帐簿,密密麻麻地记着欠帐的信息。但到了年底,这些帐是一定要还的。在我们乡下,信奉着“欠帐不过年”的说法。
小卖部的经营是灵活的,村民有时也可以拿自己产的粮食及土特产兑换商品。我们小孩子有时也会从家里拿几个鸡蛋换个写字本、铅笔之类的。也有的偷偷地换了水果糖吃,在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花花绿绿的水果糖占据着多少儿童的心,吃在嘴里,甜在心中。还有一种叫做“芝麻饼子”的点心也是零食中不可或缺的,香甜酥软,美味无穷。一次,我帮父亲插秧,手刚深进水里,感觉好像一块小石头碰了一下,我把它捡起来一看,竟然是一只小乌龟,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把它带回家里养了一段时间,也许是它不适应环境,不吃不喝,我最后只好忍痛割爱把它给卖给了小卖部,卖了一块多钱。我花了一毛钱买了一个芝麻饼子,迫不及待地拆开外面蓝色的包装纸,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口,香甜无比。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就会吩咐我到小卖部里去装酒,母亲则会叫我打酱油,打醋。到了小卖部,老板便会把我带的瓶子放在托盘天平上,然后用一斤或半斤的提子放在酒缸或酱油缸里,打了酒或酱油盛进瓶子里,老板一板一眼的认真,讲究的是一个“秤平斗满,童叟无欺”。有一次,我打了酒往家里走,经过一片油菜地时,看见蜜蜂在黄灿灿的油菜花间采蜜。我突发奇想,逮一只蜜蜂玩玩。手一伸,竟然捉了一只,但蜜蜂却狠狠地蛰了我一下,痛得我泪水都快掉下来了,我赶紧松手让蜜蜂飞走了。回到家里,父亲看着我难受的样子,便问我是怎么了,我就对父亲讲出了实情。父亲不仅没有一丝疼惜的意思,反而把我训斥了一番。他说,蜜蜂虽然蛰了我,但它自己也活不长久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逮过蜜蜂了。
随着村里年猪此起彼伏的嚎叫,年味渐渐浓了,小卖部的生意就格外红火了。货物备得更充裕了,除了平日里经营的日常生活用品外,更是备足了年画,蔬菜佐料,衣服鞋帽,烟花爆竹等年货。老板们一家老小齐上阵,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忙得连午饭也顾不上吃。我们这群小孩子放寒假了,便整天围在小卖部左右。有时老板也会叫我们帮助拾掇一下东西,高兴的时候也会扔给我们一个“地老鼠”玩玩。我们一群小伙伴围在一起,有的甚至趴在地下,叫嚷着点燃“地老鼠”,随着“叽”的一声,“地老鼠”在地面上欢快地盘旋着,伙伴们一个个高兴得手舞足蹈。
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市场商品极大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街上的超市遍地开花。乡村小卖部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也印证了一种文明的消亡,孕育着另一种文明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