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小时候经常传唱《橄榄树》,不知道是谁唱的,更不知道是谁写的。当时只觉得非常好听,给人一种特别安静,孤独,囿郁着无法排遣消散的凄清与悲伤,经常会去想歌词里梦中的橄榄树,是什么样的?它又和故乡有什么关系。
小时候经常传唱《橄榄树》,不知道是谁唱的,更不知道是谁写的。当时只觉得非常好听,给人一种特别安静,孤独,囿郁着无法排遣消散的凄清与悲伤,经常会去想歌词里梦中的橄榄树,是什么样的?它又和故乡有什么关系。
看完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内容由十几篇散文,加上符录的十几封简短的书信,素材的构成几乎全部是取自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岁月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情节,平常事物在三毛的笔端散轻快与深刻并存。《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作品集中最为脍炙人口,传颂推崇的一部书,为文简隽,笔调轻灵,轻快自然,率性而为之处散布着单纯,真实至每个角落。我为她文章的不拘一格,率真所触动,不自觉的查看关于她的百度百科才知道,她的为人就和她的文章一样,像不经意的言语一样轻快,一样真实。
大概了解三毛的平生之后,才知道她的一生是充实而又凄美的。平生足迹54个国家,万水千山走遍,几乎一直在路途中流浪,偶尔只作小段的停留。或许这小段的停留也正如她对待写作的态度,正如她自已在书信中说道,不写的时候,不是鸿飞无痕,而是为了培养自己,深沉自己,通常是为了写得更多,更好。停留亦是如此,只是为了寻找更好,更适合的下一个目的地。其实一直在路上···贩?
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的意识里,最让自己注意和联想的还是沙漠二字,沙漠,想象中,用几个词汇来形容,应该是单调、广大、寂寞、苍凉、美丽、神秘、无情、残酷、恐怖。时常会出现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楼廓环绕,城墙横生,彩虹铺路,塔影幢幛,蔚为美丽极致。忽而不远处阵阵飞沙扑面而来,斑驳点点,尘灰漫天,沙砾走石。甚至会在尘沙中覆没来时去路,自居沙海中,汪洋无际,欲渡无舟楫。壮观景象之外也时刻添加层层矛人惊悚的臆想。
对于三毛的沙漠世界,三毛极有感情,她曾家信中喜悦豪言自己是第一个被纪录踏足撒哈拉沙漠的中国女人。同丈夫荷西在沙漠结婚,又在沙漠开始酝酿并激发了潜藏的写作才华,出版了《撒哈拉的故事》这部对她确立个人写作风格非常重要的书籍。或许对她自己而言,如她坦率直言,写书只是想让父母高兴,是送给父母唯一的礼物,对于自己是不太在意的。因为在父母面前,自觉从小另类,早早缀学,经常与父母争执,肯定自己不能算做一位听话的女儿。一直幻想着流浪,并真的到处流浪,一直如此。只是随着年岁的递增,自己开始觉得有愧父母的恩情。
而另外一位在她生命中一直如形随形的一位就是荷西,在与荷西相识到结婚以至在沙漠中婚后生活的时光岁月里,荷西在她的眼一直是一位男孩,她们是夫妻,但更像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朋友。对于荷西的意外潜水丧生,她在书信中曾早有论及心态,说荷西职业有特殊性,如果出事了,人生也不过如此,早晚都得去的,那也只能算做天意,早晚会来的。可真正经此一遭,三毛受到的打击绝然没有像她文字里所描述的那般淡定,三毛的文章风格开始充斥着无尽的悲伤,犹如黄昏落暮中独身行走在沙漠的身影,一个满身披满悲伤的过客。不复再有与荷西共同生活时出现的轻快,欢笑。
三毛有这样一句话,感觉很经典,她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我想,只此一句,便融入了对荷西的无限深情怀缅,对撒哈拉太多的复杂情感。
同样,三毛的猝然离世,让读者无限凄迷。其死因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大概有几种说法;
一、因病厌世说
当时主治医生说几日之后便可出院,只是平常性的妇科疾病,并无大碍,可见并非不治之症。病情是不可能要了她的性命,再说三毛自小疾病缠身,但意志顽强,游历遍地,东奔西跑,见多识广,只凭疾病就想要她早早脱离世间,在旁人看来很难理解,而对于她本人来说,这样的念头恐怕连自己从来没有动过一点点的。所以这个说法肯定是不成立的。
二、为情所困说
与荷西的相处至结婚,三毛都经过了对荷西长久的考验和内心精力的准备。毫无疑问,三毛对待感情是聪慧而理智的,荷西罹难之后,虽然也接触了几位男朋友,但都没有结果。三毛自己也在作品中曾坦言,本可以一辈子打光棍下去,人的环境和追求并不只是有那么一条狭路,怎么活,都是一场人生,不应该在这件事上谈成功,论英雄。
我们打开三毛百度百科的经典语录,便可推断,心智如此成熟开阔至看透感情的才女,是断然不会因情自杀。
三、江郎才尽说
三毛的写作才华及语言风格自成一家,叙写情感上偶有转折变化,但论其创作才华,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经她笔述,妙语言珠般非常具有耐读性。且不断行走的脚步积累下的流浪阅历在她的笔端如山涧清泉,也如沙漠中的黄沙,不断幻化为清新灵动的文字。仿佛无心将读者与沙漠,海滩,异国的距离逐渐拉近,融入到当地风俗下的平常岁月中。且三毛除写作及演讲之外,同时也任教高校,不可能因为再不能继续写出更好的作品而自寻短见。
四、孤单寂寞说
三毛曾在家信中说:“我恨不能将我的时间,分成每一个如稿纸似的小格子,像写稿一样,在每一格里填上一个朋友的名字,时间和见面的地点。”足可见三毛对读者的热爱及关怀。另外,三毛除台湾岛内广交名流之外,与中国大陆文化名人贾平凹,姚雪垠,王洛宾等多位艺术家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她拜张乐平为干爹,曾当面开玩笑说笔名“三毛”取自张乐平的名著《三毛流浪记》,而与西部歌王王洛宾更是传出一段至今猜测难平的情感轶事,当王洛宾收到三毛的死讯时,悲恸缅怀,为其写下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
说三毛因为孤单寂寞而自杀,更是荒谬,一个情感如此丰富,如此忙碌的女作家,会自杀吗?也许会孤单寂寞,但就三毛而言,这个实在是太正常了。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孤单寂寞的时候,有的人拿这当煎熬,肆意挥霍,虚度年华。有的人则学会了在这个过程中去品位,去享受,去成长,去积淀。有点类似于喝酒,开始喝的时候总会有一种难受的感觉,感觉味道很怪,苦,辣,刚刚入口便想吐出来。多品偿几次,便没有这种感觉,反而有一种令人舒适的惬意,不喝则会惦念,以至常需相随。三毛无疑是后者,她的孤单寂寞应该都是化为学说,化为文字,化为演讲,化为与读者见面和交流答复。
三毛讲究是不是自杀?死因为何?
警方经过现场勘察,公布“因病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