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这是什么菜哟?黑乎乎的,好不好吃……”,餐桌上,听见女儿的问声,妻子连忙将双手在围裙上擦拭了两把,指着菜盘说:“橡子豆腐,也叫橡豆腐,是你的奶奶从山上采下橡子,磨制而成的,好不好吃,你自己先尝尝看!
“这是什么菜哟?黑乎乎的,好不好吃……”,餐桌上,听见女儿的问声,妻子连忙将双手在围裙上擦拭了两把,指着菜盘说:“橡子豆腐,也叫橡豆腐,是你的奶奶从山上采下橡子,磨制而成的,好不好吃,你自己先尝尝看!”
“嗯,还可以,就是有一点涩涩的味道。不过,样子黑乎乎的,不好看。只要是奶奶送给我的东西,我总喜欢!嘿嘿!”女儿的俏皮回答引得妻子扑哧一笑。
家乡的秋天很美,金黄色的稻谷,褐色的板栗,红红的柿子,黄黄的南瓜,更有那山间肆意疯长的栎树。百度百科上说:橡子是栎树的果实,形似蚕茧,故又称栗茧。橡子外表硬壳,棕红色,内仁如花生仁,淀粉含量丰富,可食。
小时候,对于橡子的最初记忆,其实一点也与豆腐不相干。那时,秋日夕阳红透远山,湾间屋后的大橡子树下,就挤满了放学归来的小伙伴,仰着头盼的,低着头找的,更有几个胆子大的小伙伴,拿起竹篙光着脚丫子爬上高高的栎树,斜靠在树杈间,使出浑身的蛮劲来敲打,迅即,葡萄般大小的橡子像雨一样落下,树下还没来得及躲避的小童连忙遮着头,依依呀呀地喊着疼,四散逃开,“雨”停,又飞快哄抢。
随后的几天,小伙伴们的泛黄色的书包里满是橡子,又大又圆的橡子最得宠。课间的书桌上,放学归来的田埂上,总能看见我们聚精会神地用刀在橡子上镌搅两个洞,一边的洞口上还插着一指来长的小竹筒,这样一来,一个土里土气的橡子烟斗就大功告成了。然后,将作业纸卷成香烟模样小心翼翼地插在烟斗上,学着大人的样子吸上两口,轻轻的吐出几口气,轻轻地叹上几声,眼睛微闭,作陶醉状,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那份快乐,那份惬意,也成为了小学时光中的一段甜美记忆。在大人们的眼里,我们的这些做法顶多算是小把戏,不屑一顾。
或许,最初将橡子磨成可以食用的豆腐,可能是物资匮乏年代的裹腹之举吧。鲜嫩的橡子是做橡豆腐上等的原料。记忆里,秋天农忙过后,母亲便和邻居们凌晨四点钟就起来,简单地吃上几口早饭,在篾篓里还放上熟红薯、面粑一些午饭粗粮。凌晨的山林很静、很黑,还弥漫着浓雾,山路很熟,所以,对于母亲和邻居们来说,摸黑前行已是常事,也不担心了。她们一边走,一边还大声讲话,既是为自己壮胆,也是吓跑林中野兽的有意之举。
当朝阳升起时,母亲已经来到了栎树成片的大山深处,将午餐和袋子往树杈上一挂,就开始采摘橡子了。山腰间的橡子树刚刚一人高,椭圆形的树叶间,尖尖的橡子一个挨着一个,还透着浓浓的青青的气味。若是采摘的速度快了一点,橡子尖扎疼手指是常有的事。过了一两个时辰,慢慢走散了的人群,便会在浓密的树林里吼一吼,呼应几声,询问几句,寂静的山林立刻热闹了起来,兔子跑了,鸟儿飞了,回声荡漾。中午时分,她们又吆五喝六,找一处稍微空旷一点的草坪,将装有橡子的袋子往旁边一仍,津津有味地吃起干粮当午餐了,毫无疑问,熟红薯、面粑一些干粮也沾上了淡淡的橡子味。
在那时,磨制橡子豆腐还不算一件简单的事。先是把橡子分拣、洗净,去掉橡子身上圆圆的碗型底座,送进豆腐作坊,挑来甜甜的井水,父亲卖力地推动重重的石磨,母亲则在石磨旁边掐着点,和着清水将橡子一舀子一舀子地送到石磨边沿圆柱形的小洞口,几圈过后,从两片石磨的缝隙间,一些夹带有泡沫的青色浆水渗出,烧煮,过滤,包扎,压制,定型,隔夜之后,一大块一大块灰褐色的橡子豆腐依然泛着诱人的亮光。滚过热油,拌上辣椒,洒上短短青葱,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在乡湾间,在学校学生的宿舍里,总会飘出一缕缕青涩的橡子豆腐的香味,似有似乎,纯朴醇厚,回味悠然。
如今,在景区的农家乐里,仍然可以品尝到橡子豆腐,方块形的,薯条形的,不一而足。只是,味道和感情已大不如从前了,青涩味少了许多,细细品味,与寻常的豆腐已相差无几了。听说,也许是由于在橡子豆腐制作过程中掺入了过多淀粉的缘故。
其实,是橡子豆腐也好,是故人也罢,历经时光的洗礼,本色渐退,早已是让人找不到东西南北,意味已与先前的原汁原味大相径庭了。对于这,惟有的感受除了惋惜之外,就是莫名的伤感,抑或是空白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