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成都(一)

感受成都(一)

禘祫散文2025-04-20 00:15:17
猪年春节初一至初四,气候宜人,我和家人利用假期到成都走亲串门,顺便也花了两个半天时间走马观花地游览了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新天府广场、春熙路等地,近距离感受了中国三大最佳旅游城市之一——成都。杜甫草
猪年春节初一至初四,气候宜人,我和家人利用假期到成都走亲串门,顺便也花了两个半天时间走马观花地游览了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新天府广场、春熙路等地,近距离感受了中国三大最佳旅游城市之一——成都。
杜甫草堂
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杜甫草堂”——这是冯至先生在《杜甫传》里所说的一句话。到成都,杜甫草堂不可不看,它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一进草堂景区大门,古韵悠扬,几位漂亮的女子弹奏着古筝,为草堂平添了几分韵致,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进得园内,但见园林布局紧凑,梅园楠林,翠竹千竿,溪流小桥,充满着诗情画意,情趣无穷。越往杜甫草堂里面走去,景色越优美,空气越新鲜。时值观赏桃红竞相怒放,游人漫步其中,既可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中的敬意,发思古之幽情,又可返璞归真,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感受春天浓郁的气息,很是惬意!
推开咿呀作响的诗圣杜甫居住过的草屋柴门,眼前就是杜甫家的小院,整个小院被葱郁的树木所包围着,显得十分清幽。主卧,书房,厨房等一应俱全,诗人老妻所画的棋盘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儿女垂钓的钓丝还倚靠在篱边……所有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了诗人生活在这里时那种浓浓的田园情趣和那段既贫苦、又幸福的时光。
园中有草堂遗址、工部祠、诗史堂等古迹,有杜甫诗文各种版本的陈列室,还有杜甫的生平介绍、杜甫与李白相对而饮的蜡像、名人游览杜甫草堂时的题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现代一个伟人手书的楹联,可谓中肯和贴切。在文化园中留连,仿佛自己身处唐代,感受着文学魅力的熏陶,感受着这充满魅力的草堂,杜甫草堂,杜甫的家,诗圣杜甫让我顿生敬意!在此时此地念上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别有一番韵味。
参观了草屋,来到碧波荡漾、金鱼成群的浣花溪边,女儿许下了新年的第一个美好的愿望,放下了一盏粉红的荷花河灯,也在这里留下了一份特殊的心情。
2007年2月22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