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们出了五爷庙,向东走了走了十余米,便是塔院寺。迎面是木制大碑楼,那牌楼显得无限大高大,四块方形基石上插四根红木圆柱,每根圆柱下有两根方木做支架。就是这四根圆柱和八根支架顶起了硕大的牌楼顶。下面形成了
我们出了五爷庙,向东走了走了十余米,便是塔院寺。
迎面是木制大碑楼,那牌楼显得无限大高大,四块方形基石上插四根红木圆柱,每根圆柱下有两根方木做支架。就是这四根圆柱和八根支架顶起了硕大的牌楼顶。下面形成了三门,顶上形成了三顶。那三顶,一大顶于中间、高,两小顶在两边、低,大顶护着小顶。这种建造方法和形式使这座木制牌楼即高达又庄严。特别是那弯檐翘角,斗拱重重,更是让人拍案叫绝。牌楼的正中的上边有“清凉胜境”四字。深蓝色的底儿,衬托着金黄的字,别有一番情趣。
拐过牌楼,一条长长的甬道。右边一块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院寺”的白大理石碑立在一旁。我看了一眼,这是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后,山西省人民政府立碑。甬道的尽头有五棵窜天松,笔直挺拔,大有刺破青天之势。右侧有一红门,紧紧的关闭着。两只石狮在左右忠诚地履行着它们的守护职责。挨着狮子是一个水泥方砖铺成的漫坡。漫坡的中间是三十多级台阶。这台阶我没有细数,大约三十九级。那么三十九重天也可能体现在这台阶上。
上了台阶,便是过厅。这过厅红门黑瓦,中间四扇门,两旁各四扇窗户。它在塔院中轴线的起始处,地理位置很重要。但它的作用则是穿堂而过而已。
穿过过厅便是天王殿,也是我们俗称的山门。只见数级石台阶之上两只青狮蹲在两侧,互相瞭望。似乎在站岗放哨。那山门也像其他寺庙的山门一样,中间一门,两边各一门。都是半圆形。山门的上方有“勑建护国大塔院寺”的古代牌匾。
虽然山门有门,但是关闭不能进。西边有一侧门进入寺院。进入寺院则是别有洞天。只见香烟缭绕、诵经声声,善男信女匍匐跪拜。
我们从寺院内天王殿的北门进入了天王殿,(实际是天王殿的后门)迎面的是护法韦驮像。只见那站立着的韦驮,金身金甲,手握刀剑,威风秉秉,身后边是一石碑。脚下是供桌,供桌上中间一个香炉,两侧有多个花瓶插着鲜花。看到这里,我不免笑出声来,看起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连佛家都爱花儿。转过南面,只见弥勒佛不是布袋和尚的形象,而是有点像菩萨的形象。只见这金身弥勒佛坐在那,左腿蜷着,右腿立着,右手搭在膝盖上。据说,这是五代和宋以前的弥勒像。这是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众神说法的形象。弥勒佛前面放着一盏灯,火苗低低,有点昏暗。两侧仍供奉着鲜花。两壁是四大护法天王。只见那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恶眉瞪眼,一副凶狠之象。这与历来的佛家慈眉善目形成了强大的对比。他们凶狠之象是护法。看起来佛家也是执法如山。
天王殿的直对着是大慈延寿殿。我们来到大慈延寿殿时,一个女人正在那虔诚跪拜。她拜一下,磕一个头。拜一下。磕一个头。我们到了她的跟前,她如在无人之境,仍然在跪拜磕头。在她直起腰来来拜时,我看到了她的面孔。只见她泪流满面,悲悲切切。这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这么小的年纪就如此悲痛,我想她一定有重大的伤心之事。大慈延寿殿内正在修缮,靠门口的佛像前都大了脚手架。我们想进去,那女孩子又在那哭拜,因而,我们在外边看了一眼。向大白塔走去。
过了大慈延寿殿就是白塔。来到了白塔处,又碰上一个导游给一帮游客讲解。她那比较标准的山西普通话飞入了我的耳朵“这塔院寺在魏、唐时期是大孚灵鹫寺(现在的显通寺)的塔院。我们面前这尊白塔的前身,是唐代武则天时期修的二层八角佛舍利塔。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在二层八角佛舍利塔的故基上建造了此塔,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又进行重修。明万历年间建造塔院寺,皇帝赐名叫‘勑建护国大塔院寺’。塔院寺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什么是青庙呢?就是传统的中国大乘佛教。从那以后,大白塔成了五台山标志性建筑。”那导游顿了顿又说:“塔院寺还与中国革命的领袖们结下不解之缘。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党中央机关离开延安,开赴西柏坡时。4月9日傍晚时分,来至台怀镇塔院寺。在这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毛泽弃、周恩来分别由地方干部陪同,观看了寺院文物。并作了很多指示。毛泽东等虽在这住了一夜,可是在五台山的人民的心中,却留下了美好回忆。走,我们这边来。”导游领着那帮游客走了。我们又细细的看起那塔来。
大白塔位於殿阁之间,雄伟挺拔,直指蓝天。我们仰望着,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精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听说那塔顶之上的八块盖铜板,是按着八卦地置安放的。其上为风磨铜宝瓶。远远望去似一草帽,周围又一圈儿垂檐。此时一阵小风吹过,塔上的铃声大作。叮叮咚咚,十分悦耳。正在此时,僧房中传来了节奏很强的念佛声和钟罄声。听着这种声音,真感到了远离了尘世。此时又来了一帮游客在顿足仰望。并有人绕着塔转圈儿。
看完白塔,我们又来到了大藏经阁。这是面宽五间,高二层的古建筑。正中门顶上挂有一块木匾,上有乾隆皇帝御笔:“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门柱上有一副对联:“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进的藏经阁中,底层供着佛祖。后见一木制经架,叫转轮藏,六角形,类似现代的多宝阁。格内放置经书。人力捱动,能够来回运转。我们三人推动了一下,那藏轮转动起来。按佛教的说法这是转动诵经,能为朝山拜佛者消灾除难。据说,这藏经阁现存汉、蒙、藏多种文字经书二万多册。
在塔院寺的东南角是祖师殿,西南角是珈蓝殿。我们从里边出来,又来到了祖师殿。明柱上有一副对联:“悬佛日于中天光舍大地;灿明珠入性海彩彻十方”我正琢磨这副对联的意义,老三推了我一把。并向地下努努嘴。我一看,靠门的右侧有两个女人,正在一块木板上匍匐跪拜。她们五体投地,趴在木板上拜,拜完再起来,起来再趴下拜,反复地做着这个动作。可能是累了,那个女人坐在了一个垫子上休息。我再看那木板,已经被磨的光滑。另一个木板有点塌陷,可见这是多少善男信女在这匍匐跪拜过。那女人拿起了玻璃瓶喝了口水,然后又将玻璃瓶放在窗台上。我随着她的手望去,窗台上还放着一尊自己带来的一尊小佛。在一块小小的红布上立着。那女人带着浅色眼睛,上身穿着条运动衫,下身穿着蓝色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