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邓丽君,永远的情歌

永远的邓丽君,永远的情歌

仍云散文2025-04-15 13:18:40
今年5月8日,是一代歌手邓丽君辞世15周年祭日,谨以本文表达我深深的怀念。——题记岁月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河水不舍昼夜地流淌,一天天地消蚀我们的青春和容颜,带走了我们生命中许多美好的人和事,让我们的生
今年5月8日,是一代歌手邓丽君辞世15周年祭日,谨以本文表达我深深的怀念。
——题记

岁月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河水不舍昼夜地流淌,一天天地消蚀我们的青春和容颜,带走了我们生命中许多美好的人和事,让我们的生命有了太多的遗憾和感伤。1995年5月8日,一代歌后邓丽君香消玉殒,魂归天国,华人世界从此失落了一颗光彩四射的巨星,那温馨如梦柔情似水的邓氏情歌从此成为绝唱。弹指之间,十五轮春花秋月从我们指缝间飞逝;十五年,我听过的歌何止千百,但留在记忆深处的歌声唯有那至情至美的人间佳音。
没有哪一位华人女歌手能像邓丽君那样,将中国女性的柔情、甜美、高贵、优雅的传统之美集于一身。可以说,邓丽君是“最中国”的一位女歌手,这个“中国”当然是指传统的中国,而非现代的中国。如果说邓丽君的歌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那么这首诗的主题就是“爱”、“情”二字。爱情是古今中外一切文学和艺术永恒的主题,但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度,对爱情歌唱的方式并不一样。爱情如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淌在中国艺术的大花园里,中国传统艺术历来不乏赞美爱情的诗篇和旋律,但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大多是含蓄有度、委婉深沉的,所谓“发乎情,止于礼”,邓丽君的情歌正代表了这种古典的美学原则。她的歌,其词含蓄典雅,真诚动情;其曲温柔舒贴,优美动听,很多歌就如一首古典诗词,比如《何日君再来》、《原乡人》、《甜蜜蜜》、《夜来香》、《小城故事》、《千言万语》、《在水一方》、《原乡情浓》、《我怎能离开你》、《又见炊烟》、《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有的歌曲就是对古典诗词的直接吟唱,比如《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等。
邓丽君的情歌与她本人形象是融为一体的,人如其歌,歌如其人,邓丽君的外貌端庄、大方、贤淑,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的审美观,说邓丽君是一位古典美人并不为过。他的声音温柔甜美,音域不宽,但乐感极好,属典型的民间小调型歌手,论唱功,今天一大批所谓实力派歌手远在邓丽君之上,但是她那传统女性的韵味却是无人能及的,因此,邓丽君的歌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作为爱乐者,我认为女歌手首先必须有女人味,男歌手必须有才情(简称为“男才女味”),以此为标准,符合我的审美观的歌手不多,邓丽君是这些少数歌手中的翘楚。邓丽君用柔美温婉的歌喉,将中国女性的如水柔情演绎得恰到好处,将传统女性的阴柔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对于中国男人来说,邓丽君的歌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透过邓丽君的歌声,我们可以窥见一个传统中国女性的优雅柔弱的身影。抒情主人公“我”渴望真正的爱情,她爱心中的真命天子,对背叛爱情的的负心汉既痴心又痛恨,这个“我”总是处于弱者的地位(中国传统女性的真实地位),在她的心中,她爱的那个他是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是一个宽厚的肩膀,是一片可以停泊爱情之舟的港湾。所以,当她爱的人出门远行时,她要反复叮咛:“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记着我的情记着我的爱,记着有我天天在等待,千万不要把我来忘怀。”让人想起温庭筠的词《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词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思妇的形象。我们不必责备这样的女子没有独立人格,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女性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她们的“第二性”的地位,以及依靠的心态,但她们对爱情却是忠贞不二的。这就是邓丽君,这就是邓丽君的情歌,根植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在邓丽君的歌曲里,很少有现代都市生活的场景,即使有少数涉及现代生活,如《香港之夜》、《酒醉的探戈》、《空港》等,但情感的视角和抒情主人公心态仍然是古典的,如《酒醉的探戈》:“我醉了,因为我寂寞,我寂寞,有谁来安慰我,自从你离开我,那寂寞就伴着我。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往日的旧梦好像你的酒窝。酒醉的探戈,告诉他不要忘记我。”这仍然是一位古典的思妇兼怨妇的角色。毫无疑问,邓丽君的情歌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传统女性的声音,是传统女性的形象代言人。正因为今天传统日渐远离我们,她和她的歌声才显得弥足珍贵。
邓丽君的歌曲也有少数不是歌唱爱情的,但同样具有古典情怀,传统韵味,典型的如《小城故事》,这里的小城绝非今天的小城,而是商业化以前的乌镇、凤凰、丽江一类小城镇,在那里,时光仿佛凝固了,小城里的人好像生活在桃花源里,古风古韵,自得其乐。“小城多可爱,温情似花开,悠悠春风映桃李,雨露尽关怀。去的去,来的来,小城风貌永不改,外面的世界虽美丽,小城更可爱。”这是多么美丽的古典世界,疲于奔波打拼的现代人在这里才可找到灵魂的栖息地。
北宋时有“凡有井水处,皆有歌柳词”一说,这是对柳永的歌词流行之广的形象说法,在那个时代,婉约柔美的柳词抚慰了多少漂泊者孤独迷惘的心。今天,有人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还有人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可见,邓丽君在华人世界的影响之大。可以说,邓丽君是华人世界的传奇,她的歌是华人的情感共同语。
邓丽君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影响了中国大陆人的审美感受。30年前,伴随开放的大门,邓丽君的柔美情歌像南来的清新空气一样,在神州大地悄然风行,听惯高、尖、硬的革命歌曲的国人,忽然听到一种似乎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柔美温婉之声,干渴的心田就如下了一场温柔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躁动迷茫的心灵如同抹上一层抚慰剂,从白发的教授到追求新奇的小青年,人们都以听邓丽君的歌为时髦。但那时,由于思想解放开始不久,人们还不敢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听邓氏情歌。邓丽君的歌被有些人贴上了“靡靡之音”地标签,在保守者看来,邓丽君的情歌好像古代的《玉树后庭花》,能消磨人的意志,涣散人的精神,是亡国之音。然而,今天当我们蓦然回首,才发现,邓丽君的歌不仅不是靡靡之音,反而可以说是纯正的高雅之音了,和如今的大多数流行歌曲相比,邓氏情歌相当高雅健康。其情发乎自然,而止于法度,绝不像今天流行歌曲那样爱得死去活来,张牙舞爪,毫无顾忌。
有人说,一大一小的二邓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大邓指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小邓就是邓丽君。如果说邓小平从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