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游杂记

欧游杂记

五才散文2025-04-19 04:41:51
欧洲的地面一层是0,第二层才是他们的电梯1。欧洲的夏天总体是不算热的,除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罗马。欧洲人喜欢晒太阳,即使夏天,也可以三点式的晒,没办法,他们是白色人种,晒不黑,夏天的帽子多,基本没有撑伞
欧洲的地面一层是0,第二层才是他们的电梯1。
欧洲的夏天总体是不算热的,除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罗马。欧洲人喜欢晒太阳,即使夏天,也可以三点式的晒,没办法,他们是白色人种,晒不黑,夏天的帽子多,基本没有撑伞的。
欧洲人的穿着总体得体休闲,很少看到穿拖鞋的,即使夏天,大都是旅游鞋。意大利的男人更多的是西服套装皮鞋,很有派头的样子。谁让意大利产皮具呢。
欧洲的麦当劳、肯德基很少,也不受捧。他们喜欢跑步锻炼,骑自行车的很少,总体是高而瘦的,很健康。对人很友善,会主动挥手,说,HELLO,你好!
欧洲的城市小而干净整齐,徒步的人看上去很少,景点徒步的人很多。人们喜欢在露天吃饭看街上的人群。车基本都是经济型,身子很短,却依然可以拥堵,没有鸣笛,浩浩荡荡的长龙。
欧洲的劳动保障很到位,我们的司机每行驶2小时要休息20分钟。再行驶2小时要休息40分钟。即使这样工作了8天还是得回家休息。他车上的芯片记录了行程数。人不是为了工作而活着的,工作是平等的。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应该受到尊重。WC工作人员在打扫的时候挂的是不准进入的牌子。言外之意,即使你内急也不能打扰她的劳动。
欧洲人喜欢休闲,享受生活。周末就会开着自家的车到邻国逛逛,就像我们去超市那么方便。瑞士的环卫工人每年的收入都有25万RMB左右。
欧洲人喜欢安静,大街上很少听到高声阔语,而中国人所到之处人声鼎沸,总是惹来关注的目光。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欧洲人会见惯不怪。
欧洲的宾馆迷你精致,电视都很小,即使液晶屏的。吹风机、毛巾都有,就是没有电水壶。他们总是喝冷水。以后为了中国客他们也许会改变的。除了意大利的宾馆是NODRINKING,其他的地方都可以直接饮用自来水管的水。
巴黎的街头有很多烟鬼,室内不可以吸烟,大街上到处都是烟蒂,而且被狠狠地踩灭,导游说烟蒂不是垃圾。哈哈哈,导游和意大利籍的司机都是烟民,逮住一切时间抽烟。好像是万宝路的牌子。
巴黎是欧洲的博物馆,人口众多,1千多万是法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流多,反正也看不出那些是欧洲自己的观光客。威尼斯与罗马更是欧洲的文明源泉,再加上意大利的经济低迷物价便宜,更是欧洲人的乐园,人满为患。
因特拉肯就是卖瑞士名表与军刀的集中地。休闲,碧草如茵,滑翔伞的爱好者的天堂,少女峰的游客的必驻地。
卢加诺的哈雷摩托车的天堂,进入瑞士境内一直是象童话中的王国,迷你的小屋,到处的树木葱茏,人烟稀少,卢加诺却聚集了那么的帅哥美女养眼的人气,都是因为哈雷。导游说,欧洲男人的人生三境,拥有一辆哈雷,娶一个日本老婆。还有一个好像是游艇吧。
大陆人去欧洲大都是为了购物,而且都是奢侈品。出手阔绰,欧洲的奢侈品店都有中文导购。象我们这样只是走走看看的游客45个团员中只有我们2人,而我的搭档原是要买便宜的浪琴的,但人家只有上万的就没买。
似乎大陆团的欧洲游的导游都是一色的台湾人。确实台湾的导游素质高,业务过硬,人品、脾气都很好,还幽默。否则那帮连24个字母都不认识的老太怎么买奢侈品,退税,过海关?
旅行杂记--第一天
上海--伊斯坦布尔7个半小时。晚10:45到第二天早上5点,6小时的飞行8千多公里。土时间比上海晚5小时,即10点。伊--巴黎,10:05转机2小时,12:35--3点,两个半小时到达巴黎,飞机是土航的,近500多人。分头等舱、公文仓、舒适仓、经济舱,每升级2000RMB。出了机舱去出入境签证,再去等行李。花1小时左右。巴黎机场没有泰国的速度快。
巴黎的天黑差不多9点半后,三点多的太阳正热烈着,司机来接,很酷的意大利籍的司机,一如既往的帮大家排行李。上海老太(后来被导游尊称为八位阿姨)抢座位一流。导游拼命的大叫第一排的座位是我的,给我留着。看来台湾人太了解这帮游客了。直奔艾菲铁塔,比想象中的要矮,是当年巴黎的世博会留下的地标性建筑。旁边的草坪修葺整齐,游人躺在上面晒太阳,赤膊的,比基尼的都有,这就是欧洲,梧桐树被修剪的成一面墙,创意非凡啊。
到卢浮宫已经3:45,卢浮宫的外观并不起眼,整齐优雅理性和谐,属于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范,柱廊是克洛德贝洛设计的,雕刻精致优雅。该君与凡尔赛宫的花园设计者勒诺特尔都是具有古典倾向的建筑师。
进入口是贝聿铭设计的倒金字塔,因为光线的原因拍不出来,卢浮宫人山人海,与外面简直是两个世界。台湾地导给我们介绍蒙娜丽莎、维纳斯、胜利女神,都配有耳麦。估计只有50--60公分的蒙娜丽莎被面前的照相机自上而下的包围着,面对着自己的微笑保持着固有的神秘,那些象朝拜的游客也顾不得矜持,在人海中与众多陌生的头颅一起与蒙娜丽莎永久的微笑,哎,要命的达芬奇!处于光与影之间的神秘灵魂!
教科书上一番再翻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就这样半裸着进入你的眼帘的时候,意识似乎发生了诡变,好像年轻的你是直接读着书本就来到了圣殿,而眼前的维纳斯,如此逼真的维纳斯,可触摸却不让触摸,仍然是仰望的维纳斯可不就是你书本上的那个雕塑,背后衣服的褶皱掉到不能再掉的程度,想入非非的游客啊,说不清的神奇的感觉。无头的胜利女神,张开的翅膀象只会飞的美人鱼,让我想起诗经的句子:燕燕于飞。她的W型的翅膀给后人无限的灵感成为众多品牌的LOGOL,譬如奔驰。米开朗基罗的《被缚的奴隶》,多么健壮年轻的美少年!
雅克路易大卫的《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式》整整占了一面墙,属于十八世纪的新古典主义,这种风格力求回归希腊罗马形式,以宏伟与庄严为特色。但我依然觉得华美无比。包括后来的华盛顿政府大厦、赫尔辛基,以及圣彼得堡的冬宫美术馆都是此类型建筑。大卫的《贺拉斯兄弟的宣誓》。长矛金光夺目之外,腿部的肌肉简直就是精确的解剖学。提香的《雅典学院》,也是人物众多,栩栩如生。达芬奇的《岩间圣母》、《镜中的女人》,会飞的安琪,裸体的森林美人,执矛的战士,圣母与圣子的母慈子怜,庄严的仪式,浩瀚斑斓的艺术海洋中,从古希腊文明到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一座座似曾相识的建筑,一副副装裱精美的大师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