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金门高粱酒产自台湾省金门岛,系台湾名酒。金门,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金门代表着炮击,代表着海防前线。自1949年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退据台湾以后,海峡中的金门岛随之成为军事重地,

金门高粱酒产自台湾省金门岛,系台湾名酒。
金门,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金门代表着炮击,代表着海防前线。自1949年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退据台湾以后,海峡中的金门岛随之成为军事重地,兵炮云集,硝烟弥漫。至今,金门岛仍属台湾省辖内。
金门岛不大,有山但不高,多丘陵少平地,海滩沙地多盐碱,人口不多,除却渔业以外无它自然资源。金门岛原并不出产红高粱的,自然更没有高粱酒了。但就是在这样一个贫瘠的小岛上,一帮粗脚糙手舞枪弄炮的士兵,硬是风生水起地打造出独具时代特色与地域文化的品牌酒,乍听难以置信。金门出产高粱酒,皆因美丽的乡愁……
据载,当年驻扎金门岛的国民党官兵有很多北方人,且以齐鲁子弟居多,思乡心切,投亲无门回家无路,北方人喜欢喝白酒,困顿惆怅时更是馋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或许是一个什么机会,有基层官兵偶得几捧红高粱,炮战之余便开始试种,高粱这种作物好侍弄,沾湿发芽见土生根耐盐耐碱,种籽下地,多少就有收成。收获了红高粱,又凭着记忆摸索着尝试着酿酒,聊解乡愁。于是,金门岛上便有了高粱酒。联想到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中的场景,山东省高密县一带盛产红高粱也出产高粱酒,齐鲁士兵种高粱酿高粱酒,也算是秉承传统。岛上湿气重,昼夜温差大,基层官兵自酿白酒以祛湿驱寒、排愁解忧,也是顺乎自然。
岁月更替,新兵来老兵走,一茬接一茬,老兵们退伍回到台湾本岛,同时带去了自酿的高粱酒。久而久之,金门高粱酒逐渐为台湾居民所钟爱,以致成了台湾名酒。如今,金门高粱酒在当地的名气堪比茅台酒之于大陆。所以,金门高粱酒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应势而生,顺势而发。
台湾海峡,一湾浅水,将台湾岛乃至金门岛与大陆——我们原本共同的家,分割成了完全陌生的两个世界,两岸同胞,同是黄皮肤黑眼睛,同样的装束,熟悉的乡音,一样的方块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里,同宗同祖的兄弟姐妹只能隔海相望。曾几何时,台湾海峡的上空,弥漫的硝烟代之于飞翔的海鸟,隆隆炮声湮没了涛声海浪。因此,金门之于大陆,知道的人很多,如前所说,不外是炮火和硝烟而已。金门高粱酒之于大陆,作为一种商品,知道的人却很少,能够有机会品尝金门美酒的,更是寥寥无几。
庆幸的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祖国大陆和宝岛台湾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的中国大陆,以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影响世界,祖国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识,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011年,一个艳阳高照的春日,我有幸来到宝岛台湾。那天,在嘉义县中埔乡社口村,晚饭后沿乡间小路散步,随意走进了一家街头小店,见同样的金门高粱酒,价格比大都市便宜不少,于是,欣然买两瓶带回家。我80岁高龄的老父亲平生第一次品尝来自宝岛台湾的美酒,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一定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
金门高粱酒摆上大陆寻常百姓的餐桌,是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的结果。马英九先生有题词:“金门高粱,两岸飘香。”原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三位主席赠送胡锦涛总书记的礼品,也是金门高粱酒。浓缩着乡愁与亲情的金门高粱酒,由怀旧情结摇身一变而为一种新的情感投射,成了连接乡情亲情、沟通交流的使者。昨天的金门,意味着敌视,是大炮和炸弹的对话;今天的金门,作为美酒的代名,是和平与坦诚、理解与相知的笑语。
龙年春节期间,正当我修改这篇小文准备拿出去发表时,电视中出现了金门高粱酒的广告画面,由衷地生发一丝兴奋:根在北方、源自大陆的金门高粱酒,终于回家了。我相信,象征着殷殷亲情和浓浓乡情的金门高粱酒,一定会为大陆众多消费者接受并喜爱;大陆丰裕的原料资源与庞大的消费群体,更是利好金门高粱酒的市场拓展。我更相信,在不久的那一天,两岸统一,同胞兄弟举杯畅饮对酒当歌,溢香的杯盏里,一定有浓醇的金门高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