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鳄鱼是一种凶猛具有攻击性的动物,提起鳄鱼,人们往往想到的害怕,躲避。然而,人类思维史上的一个悖论故事,却把鳄鱼推上了一种两难的境地。故事是这样的:一条鳄鱼从一位母亲手里抢走了她的小孩,并要母亲猜它是否
鳄鱼是一种凶猛具有攻击性的动物,提起鳄鱼,人们往往想到的害怕,躲避。然而,人类思维史上的一个悖论故事,却把鳄鱼推上了一种两难的境地。

故事是这样的:一条鳄鱼从一位母亲手里抢走了她的小孩,并要母亲猜它是否会吃掉小孩,条件是:如果她猜对了,它就交还小孩;如果她猜错了,她就吃掉小孩。这位母亲答道:它将会吃掉她的小孩。结果如何呢?

如果母亲猜对了,那么按照约定,鳄鱼应交还小孩;但这样一来,母亲就猜错了,又按照约定,鳄鱼应吃掉小孩。

如果母亲猜错了,按照约定,鳄鱼应吃掉小孩;但这样一来,母亲就猜对了,又按照约定,鳄鱼要交还小孩。

于是,鳄鱼应吃掉小孩,当且仅当鳄鱼应交还小孩。不论怎样,鳄鱼都无法执行自己的约定。(故事来源于网络)

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鳄鱼悖论。悖论是人类思维上的一道难题,不仅鳄鱼难以破解答案,即使是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像罗素等,也往往困惑于悖论。

在这个悖论故事中,鳄鱼一定后悔死了,它最大的失误就是在和人玩智慧,而小孩母亲机智的回答,使鳄鱼无法面对两难的决择。

鳄鱼无法明白,它陷于悖论的泥沼中了。

所谓悖论,就是把两个自相矛盾的语句放到一起形成的一个命题。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自相矛盾的故事,给悖论做了做好的注脚。

从前有个楚国的商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制的矛和盾。他一面吹嘘说自己卖的盾牌,最牢固,不管对方使的长矛怎样锋利,也别想刺透他的盾;过了一会儿,他又举起矛向围观的人们夸耀他做的长矛,是最快的长矛,不管对方抵挡的盾牌怎样坚固,他的长矛一刺就透。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问道:“如果用你做的长矛来刺你做的盾牌,是刺得透还是刺不透呢?”。楚国商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楚国商人之所以回答不上来,因为他知道,结果不是矛刺透盾,就是盾防住矛。

楚国商人自己前面的话,是在说他的矛可以刺透盾,又说他的盾无法被刺透,所以自相矛盾就产生了。楚国商人的逻辑等于承认了这样一个情况:矛既可以刺透盾,同时盾无法被刺透,他无论怎样回答,在没有实际操作之前,理论上的自相矛盾,他是无法解释得清的。

我们研究悖论的意义,就在于理清思维的迷雾,认识到只要产生悖论,就是命题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无法回答,也不用回答,解决的办法是把产生悖论的前提条件改掉,使命题的内容不自相矛盾,从而达到理论和观点能够成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