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10《老子》也是一本杂文集,却是中国唯一一本拿得出手的古典哲学。因为它饱含着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混沌中力图穿透生命本体的黑暗,一窥究竟: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
10
《老子》也是一本杂文集,却是中国唯一一本拿得出手的古典哲学。因为它饱含着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混沌中力图穿透生命本体的黑暗,一窥究竟: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是《老子》第二十一章的描述,反映了老子对天体对自然的观察和参悟。随后的另一章,第二十五章,老子写下了他对生命起源的认识以及给“道”的命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名之曰道,强名之曰大。
一个人倘若真的悟透了生命,就是智慧,就有可能获得自由。自由不是人家给不给你,它本身就存在着,跟生命一样,几乎是同体共生。
《论语》里看不到类似的讨论,孔子一生研究的是入世之学,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入仕,陷得太深了,出不来。
《老子》也谈入世,但重点在认识,研究的方向是智慧,不是入仕。所以,老子本人很洒脱,不为人缚,不为物拘,出世入世,来去欲如;不想在国家机关呆了,转身便走,连拜拜也不说。因为没有留下什么辞职书退休报告,史料的记载极为有限,只说他骑了一头牛,西出函谷关,究竟去了哪里,无人知其所终。
这样一比较,《论语》跟《老子》的差距,实在是大。
孔子34岁那年,曾经去见过老子,后来跟学生说起对老子印象,不无感概地说:老子是条龙!意思是老子太深奥了。
《老子》八十一章五千余言,自说自话,典型的一家之说;只是说得艺术,短小精干又文采斐然。一两百字三四百字一篇,一篇就是一章,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可它是经典!经过了两千伍佰多年的历史检验。

11
六祖慧能不读书,因为他不识字;但善于思考,悟性突出。
投入佛门,做的也只是砍柴烧火的杂役。可他却要作偈应聘五祖的衣钵传人。因为不会写字,只好求人代笔。慧能求的又偏偏是个地厅级的官。自然是看不起他,说的话也很难听:你他妈一烧火打柴的,想作偈,咄咄怪事!
慧能不愠不恼,文绉绉给他一句: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於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无意智。
这成了经典的禅语,一下就站到了孔子肩上,这高度是孔老夫子望尘莫及的。
当时的官看不起下人,这是事实。可是,一旦下下人表现出了非常智慧,态度马上会转变,由看不起到看得起,到欣赏,到认同一直到买账。所以那个地厅级的官当即就扭转看法,亲笔为他抄下偈,交予五祖。
禅宗的衣钵就这样传到慧能手上,成为很有造诣的六祖。
《六祖坛经》便是由慧能弟子纪录整理的他的一些言谈,议论,当然是他自己对佛教大义的领悟和心得。
说起来,还不就是杂文!
真正会读书的,从来不会轻视不能读书的人。

12
面对纷纭复杂的万千世象,诸法无我,不可控制;心却是可控的,世间万物,唯心属于自己: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所以六祖慧能提出:自心是佛。
中国禅宗到六祖这里,极大提升了修行者自身价值,自信自仰,顿悟入道;撇开了万卷经书,不著一字,立地成佛。

13
生活很简单,跟走路一样,走错了,走回来就是。
生命不一样,生命没有回头路,也不能进行规划和设计,不能想活多久就能活多久。顺应生命所能做的,只能是生在什么时代,就过什么日子,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缘。
缘深缘浅,无可言说;有缘随缘,无缘随心;心向往之,即是自由。
缘起则聚,缘尽则灭;大到生死,小到拉屎;抬脚落脚,眼开眼合;当生则生,当死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