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春天都是值得深爱的

每一个春天都是值得深爱的

责骂散文2025-04-11 04:29:25
三月的天气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说变就变。昨天还淋淋沥沥,今天就艳阳高照了,是应该值得庆幸的。原本想把这篇文章写成那些歌颂春天的空洞华美文字,可是刚想开头时思绪就开始超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最终还是觉得留下
三月的天气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说变就变。昨天还淋淋沥沥,今天就艳阳高照了,是应该值得庆幸的。原本想把这篇文章写成那些歌颂春天的空洞华美文字,可是刚想开头时思绪就开始超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最终还是觉得留下点实在的东西更好,也算是应了自己一直苦苦追寻本质及灵魂的邀请吧。
刚刚看完了蒋雯丽主演的《立春》。演员,背景,导演先撇开不说。就我对这部片子的个人感受而言,最想说的莫过于震撼了。一直以来对执着的人都抱有恭敬之心,觉得一个人有着一颗善良,仁慈,执着的心就已经富有。生命便会是圆满的。《立春》里面女主人公王彩玲演绎的就是一个不甘于平庸,执着于自己梦想的人。其实更多的时候,她给我的感觉是敢于承担。在她那个位置,承担需要付出的代价往往大于自身的承受能力,一旦架势没有稳固,随时的一个不良瞬间都会出现丧失一切的可能。影片中另外一个跟王彩玲身份相似但形成反面效果的胡老师也是如此。在长时间的受伤害和摧残之后,她们各自坚韧过后的意图跟结局已经模糊不清,并且会一直在可预见的时间里,重复和继续。可她们的内心却是明朗的。坚持着自己的内在,用特质及个性来麻痹一切过程中的疼痛与蜕变。可是到最后我还是会觉得她们又是孤独的,行走在一个宽广的体系中维持着自己的倔强,承担着另类于人的痛楚,享受自给自足,对自己不留丝毫余地。这让我想起了梵高,想起了他的艺术,想到了他的耳朵,只是久久不能承受那种宁愿自毁形容至狰狞,也不愿意丢弃自己执着的某种病态。理解需要一定空间,需要一些艺术细胞。
而人往往就是那种“内心越是得不到满足就越爱幻想,越幻想又越得不到满足”,如此这般反复跟循环,或许已经教会了我们一个真理。永远都不要丢去自己真爱的东西。追逐于潮流,一味地去附和别人的品味终究会毁了自己。《立春》的最后一个镜头,王彩玲摆脱了丑陋的外表,穿着华美的衣服,用高亢亮丽的嗓音唱着意大利歌曲就是一个最好的解说。思想遇到了一定高度就形成了艺术,艺术联结了不一般的执着就变成了梦想的可能。是艺术的可能教会了我们审美,又是审美的实现教会了我们对待青春,对待梦想,要敢于展翅高飞。
春天是怜惜人的,给了我们思考自己思考未来的空间。每一年的春天都昭示着新的开始,如同青春一样充满幻想与热情,它是一笔财富,是值得深爱的,标本。 
春天又是温暖的,告别了冬日严寒的冲击,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绿,骨子里有一种倔强,但又只是用轻描淡写来一一规划。已经习惯沉溺于春天那股自持潇洒的味道,可以摆脱掉夏天的酷暑,挣脱开冬天的严实,是轻便的钟爱。如此舒适的环境,如此迷人的待遇让我想起了儿时的美好。这样的季节又时常孕育人的懒惰情绪,也许一不小心我们就终身献踏进去了,留下无法自拔在那苦苦哀求。
过去的一年,2010,发生了很多的事,有很多的感慨。于九江学院而言,注定充满传奇,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感叹与回味。于浪井而言,注定情深意切,钟爱变成深爱担当不再遥不可及。于个人而言,满是感慨,满是反省,思想与行动不同曲调的时代,内心纠结满眼心酸泪。总之,一切已经过去,一切又将重新开始,梦想也重新启动,望大家在2011年,给自己,所有的一切,一个圆满的交代。毕竟寒冬已经走远了,春天来了。
而春天,我又是那么地喜爱你,“遇见你,我变的很低很低,低到了尘埃里,然而内心却是欢喜的,于尘埃里开出一朵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