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前几天在老家旧屋小木楼上,翻看到以往的书信后,心中总是翻腾着一些旧时往事。回到家来,也来一次翻箱倒柜,居然发现还保存有部分刚毕业时的书信。于是,找个休闲时间,一封封重读,一次次回忆,重温青春岁月,流连
前几天在老家旧屋小木楼上,翻看到以往的书信后,心中总是翻腾着一些旧时往事。回到家来,也来一次翻箱倒柜,居然发现还保存有部分刚毕业时的书信。于是,找个休闲时间,一封封重读,一次次回忆,重温青春岁月,流连年少时光。那些鸿雁传书的日子,轻轻地随着记忆之风,扑面而来,醉人心脾,惹人思绪。
初中时开始写信,但写得不多。那时哥开始到珠海打工,叔父一家也在珠海,家里没有电话,书信是我与哥哥、叔父他们联系家常、沟通情况的工具。书信所写,都是些中规中矩、按书信格式的文字和叙述。
高中时,通过书信,敞开心肺,与同学相互倾诉心声,既有学习上的交流和切磋,也有青春少女的迷茫和困惑。那个时期,有些心思不便向长辈透露,同学是同龄人,却可以无所不谈。也就是这个时候,我认识了几个人生中重要的、亲如姐妹的好朋友。我们同校读书,平时忙于读书没什么时间集中在一起,便采用书信的方式,一个人心中有什么想法和感受,便写了信注明姓名、班级投放在学校的信箱,让收件人直接去取。写信的人,倾诉一番心声,省去邮局的传递和邮资,收信的人,享受一份喜悦,收获一些激励、共勉,解读一些心思和情绪。也许,你会说,写信会浪费很多学习时间的,其实,当心中有想法时,不陈述不敞开,是很难静心学习。而且,思路清晰,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并不耽搁多少时光的。而且,写完了信,是一种思想的放飞,一种情绪的渲泄,既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也是一种自我调节,一举两得。
中专时期,是我一生中写信、收信最多的一段美好岁月。短短二年间,粗略计算,没有近千封信,至少也有好几百吧,只见满满一纸箱,一扎扎,分人别类,这些可是我不菲的一大笔精神财富哦。记得我所在的中专学校,是个男生多、女生少的学校,一个班七八十人,只有七、八个女生,有的甚至更少。刚开学时,男女生都会有很多近方或远方的来信,班里的生活委员最是吃香,他每天到传达室去拿信件,回来的路上总会被一些期盼取信的同学拦截,让人觉得他得了个美差,因为他人气很旺,同学们对他总是左呼右拥的。记得有一次,班里一个女生,一天中收到十五封信,慕煞我们这些近边同学。渐渐地,一学期过后,男生的信少了些,各奔东西南北的同学,毕竟都过了狂热的时节,大家通信的热情也降下来了,而一些家道殷实的同学,便买了传呼机,取替了写信的联系方式。而我们女生,也许是感情比较丰富细腻,书信却依然是往返频繁,来去如飞,对书信情有所钟,心有所系。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女友丹的信件一来,生活委员递给我时,总惹来很多同学的好些猜测,因为信封上丹的字迹苍劲有力、飘逸俊美,让人误以为是出自一个热恋男生的手笔。
也就是那个时候,我认识了我的笔友,他是广东民族学院的大专生。因为喜欢文学,与我一样,通过中介认识了彼此。开始,大家还抱着客套、防范的态度在通信。慢慢地,了解双方的个性和人品,欣赏彼此的文字,爱好相近,志趣相投,我们都很庆幸,青春路上,多一个结伴同行,相知互勉的异性朋友。笔友如网友,以文会友,相识并不见面。还好,那时广州市区内的邮费不贵,每寄一封信,只要一毛钱,信纸也并不因为我们这些狂热的人恣意涂鸦、热衷写作的人而涨价。于是,我们这些穷学生,乐意常用这种廉价却实在、普通又高雅的方式。薄薄纸张,切切情谊,或豪情满怀,或壮志激昂,或倾吐心曲,或叙说烦闷,谈叙人情物理,讨论家国世情,切磋文字学问,互励进取探求。真正是得一知己,足慰平生。不知不觉,文字成为朋友,一日不用文字,便难受十分,三天不接信,便浑身不自在。于是,鸿雁传书,顺理成章,如绵绵春雨,连续不断。
如今,科技发展迅猛,社会进展惊人,世界千变万化,真让人应接不睱,措手不及。没几年功夫,电话、手机、网络,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充实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原来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书信,已经渐渐退出信息舞台的主角,我有过欣喜,我有过烦忧。网络传递任意自由,更兼快速高效,还可以把自己传出的文字保存下来,实在是顺应民心,方便实用。但是,总觉网络中人,良莠难分,深浅难知,那象以前书信那样,能够信手涂写,任意纵情,悉倾心声。
怀念那些淡淡飘香、随风而去的日子。飘逸俊秀的文字,优美流畅的语言,关切殷勤的问候,高山流水的友谊,洋溢的是一阵阵轻松活泼、风趣乐观的青春之风,荡漾的是一股股清澈见底、明朗凉快的深山清泉。怀念那段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葱岁月,留恋那段鸿雁传书、青春焕发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