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人们的遐想中,最惬意的是中秋节。一轮圆月从淡淡的夜蔼中升起,那么皎洁那么潇洒那么凉寒,夏日的汗气和一身的微尘也被清风拂去,清爽之情油然而生——一不留神,中秋时节到了。中秋是从最遥远年代走来的节日。远古


人们的遐想中,最惬意的是中秋节。
一轮圆月从淡淡的夜蔼中升起,那么皎洁那么潇洒那么凉寒,夏日的汗气和一身的微尘也被清风拂去,清爽之情油然而生——一不留神,中秋时节到了。
中秋是从最遥远年代走来的节日。远古的人们,还与猴哥为伍,没有“家”的概念,只能随遇而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逐水草而居,见了面也不必“谈情说爱”,只是发泄一下,抽身就走——为防范虎豹豺狼趁机一锅端;而且不必为这种发泄的“后果”担心,因为不要说养活孩子,连自己的下顿也还没有着落。那个日子,过得也还惨淡,更不会有什么“中秋”月下的诗言对答和长吁短叹。因为时常饥寒相伴,且身处食物链之弱端,随时不敢掉以轻心,哪里还能发明这种闲心。终于到了八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有巢氏”,开始有了空余闲暇,眼睛盯着浑圆的月亮,以为那是梦中情人住在天上,发现月亮最圆最亮的日子,恰是“仲秋”。一年的辛苦之后,此时此刻,是最悠闲、最舒畅,也是最多情、最空虚的时节。所以,八千年前的这个夜晚,人们就有了“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的那一味驻足心底的印真。
八千年前的贾湖湖畔,一轮朦胧的圆月之下,悠扬的骨笛,就已经颤人心脾,勾起人们的无限思念;骨笛悠扬了数千年,终于在五千年前,资深的韵律托起人们的美好遐想,盼着有朝一日,可以醉入仙境,在广寒地界怀抱伊人,与之共吟、与之共饮:“温其如玉,河水涟漪。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坎其击缶,共婵娟兮。岁月如歌,卷而怀兮”……一代一代的美梦,即便似成黄梁,也因此而流落至今——不管是朱门纨绔还是露宿巷尾……
中秋虽然古老,却与人们最为亲近。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中秋之夜对月小酌丝弦、寄托相思。无意之中,那些动情的句逗,可以随手拈来:暂且不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再细嚼“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时圆”的独白,都让皎洁平添了几多落寞像素;当然,中秋皎洁的色调虽然冷清,也是人们寄托希望的所在:“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之时,还是遐想着“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辛苦一年,终于丰收了。有了“饱暖”垫底,那该怎么样?围着篝火,可以唢呐吹奏,还可以敲响竹节梆子,抑或盆盆钵钵,尽情欢歌艳踩,发泄对异性的欲望,对着明月,来一把花前月下,所以有了空前绝后的人之常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好好体味今夜难眠的翻新感觉。
先前说了“饱暖”,其实,这个月色朦胧的夜晚,还应该情不自禁的要“思”什么“欲”了——因为腰包鼓起来了,也是老大不小了,要为将来着想了:盖新房、娶婆娘、生儿育女光耀门庭,这些都是当务之急啊!于是趁着今夜,多好的月光……
“从一而终”也许是一种忍饥挨饿,所以这“饱暖”还有内涵,一个夏季熬过来了,终于是秋高气爽,在另一品种供不应求的当口,在腰包鼓起的时节,何不趁着朦胧的月夜,在糟糠之外,玩儿起另类的温馨……
中秋,原来有好多熙熙攘攘和嘈切错杂,让人目不暇接。
在美好的月夜,与家人团聚,搂着鼓胀的腰包,喝着桂花美酒,品尝刚刚烤熟的美味月饼,相拥心仪的佳人,欣赏美好的月光,然后遐想,与嫦娥舒袖、与玉兔临渊……也许那边秋风中恍惚的树林里,那人却在,好多卿卿我我正在演绎。那一份感觉,真是美轮美奂——幺儿啦(这里“幺儿”不能读yaoer,只能儿化成一个音,即yerla)!囧了!望着茫茫夜色,这点缀凄清秋月的美景,伴着飘渺的酒歌:
真想“与子偕老,归去藏兮”,还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