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今天又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也许现在的城市中不再会有那样一座园子,但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会有那样一个地方,一个“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的每一个的角落里,同样留下了母亲的脚印。
今天又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也许现在的城市中不再会有那样一座园子,但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会有那样一个地方,一个“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的每一个的角落里,同样留下了母亲的脚印。
前些天打电话回去,从母亲接电话的口气中听出了母亲不高兴,虽然母亲否定了我的想法,于是自己半开玩笑的对母亲说:“我也和你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了,怎么可能听不出来呢?”母亲笑了,我也笑了,得意于自己的说服力。但是也突然间意识到,母亲也同样的熟知我,更确切地说,作为母亲,她更了解我,只是这些我先前没有发现而已。
慢慢地长大了,自己也慢慢地知道了生活中有风和日丽的时候,也同样有风雨交加的时候。如同小时候的自己一样,风雨中的我也想立即回到温暖的家中,只是渐渐地却放缓了自己的脚步。家中之所以没有风雨,是因为有了母亲的庇护,但是没有落在自己身上的雨点却原封不动地打在了她的身上。小时候孱弱的我可以无条件地躲在那里,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是如今的我,一个自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壮,足够成熟的我,又怎么能够心安理得地躲在那里?即使在母亲的眼中,我永远是那个尚未长大的孩子。于是自己描绘出只属于自己的却根本不存在的和风日丽,脸上堆起虚假的“快乐的笑容”,让母亲安心于我的离开,安心于我的“快乐的生活”,渐渐的自己也仿佛有些相信了自己的谎言。
但是,雨终究有淋透衣衫的一天。在寒冷中,在痛苦中,在无助中,自己多少也有过一丝的埋怨,埋怨母亲对于自己的不解,埋怨母亲居然相信了自己编织的拙劣的谎言。在寒冷的冰雨中,自己在自己心中的园子里四处地游走,考虑着自己的生活,只是那里更加得寂静,更加得人迹罕至,更加得荒芜。自己在那里安静地思考着,如果他一样,“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也思考着他所思考过的一切,只是身边没有了花鸟鱼虫的陪伴。直到有一天,自己突然间意识到了一个母亲对于自己孩子的敏锐的观察与理解,才似乎看到了他同样看到的默默远去的背影。是啊,有什么是一个孩子可以躲过母亲的眼睛而不被发现的?无论是小时候自己打碎的镜子还是长大后生活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当风雨中的自己走进自己的园子中时,母亲只是在家门口静静地看着,她同世上所有的母亲一样的清楚,她给得了我一时的明媚的阳光,给不了我一世的明媚阳光,属于我自己的这风避雨的茅屋终究还是要我自己来构建的。但是她并不能肯定我在园子中会做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她想帮我些什么,但又不知如何是好,惟有静静地祈祷与默默地祝福。她一定也在月亮爬起之后去过那里找我,带着一份担忧,一份年幼无知的孩子造成的担忧,带着一份痛苦,一份数倍于她的孩子所正在承受的痛苦,在空旷而荒芜的园子中找我。而她看见我的时候,又只是站立良久,又同样默默地离去。
母亲可能不知道因为自己孩子的无知,她曾经被误解过,因为她一心关注的只是风雨中自己的孩子。母亲也可能知道并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因为她也曾经是一个孩子。她也有过自己的园子,那里也同样留下了她和她母亲的脚印,而她只是把自己的脚印再次留在了更年轻一代的园子里,与他们一同踏遍那里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希望他们早一天走出那里,重新拥抱明媚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