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生活

小镇生活

伪夫散文2025-04-20 08:57:04
1、小镇这是一个盆地小镇,四周青山环绕。我们学校就坐落在其中最大的一座山的山脚,背靠大山,每天早上与旭日同升,真可谓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我就生活在这样一块风水宝地里。鸟儿们每天清晨到那个点就会在树
1、小镇
这是一个盆地小镇,四周青山环绕。我们学校就坐落在其中最大的一座山的山脚,背靠大山,每天早上与旭日同升,真可谓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我就生活在这样一块风水宝地里。
鸟儿们每天清晨到那个点就会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欢快的歌唱。在鸟儿们愉快的歌声里自然的醒来,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起床,站在学校一个较高的点上远眺,在薄雾的笼罩下一座座青山象刚洗浴出来披着薄纱的少女,露着美艳的肌肤,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朦胧美妙。近望,沉默的田野焕发着青春活力。随着朝阳慢慢的升起,雾,慢慢消散。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划破宁静,整个小镇显得生机盎然。
夕阳西下,暮色降临,小镇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夕阳余晖里,远望群山,夕阳染红了蓝天白云,青色的山头也披上了红毯。暮色轻纱悠悠的撒开,淡淡的纱幔笼罩了田野、农庄、盆地和小镇,缓缓上升的炊烟随着徐徐清风轻轻摇晃,犹如嫦娥的裙摆。
夕阳下去了,一轮圆月挂上了西边的天空,夜色踏着轻盈的脚步而至。小镇的夜没有城里的繁华,没有灯火通明的路灯,没有闪烁耀眼的霓红灯,也没有来来往往的汽车灯,但却有着另一番韵味。月朦胧鸟朦胧,灯相映月相辉。田野、村庄、小镇、山峦、月色、繁星绘制出了乡村独有的夜色。皎洁的月空倾泻而下,闪烁的星斗你追我赶,墨绿的山丘静静的躺着,半山腰、稻田旁、山弯处,一户户散居的农家窗棂散发出的黄光,犹如那旷野里盛开了的一簇簇花儿,恰如其分的把乡村的夜打扮得肃穆多彩、宁静高远,让人触景生情、充满憧憬。
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城里的浮躁,没有走路跟跑似的节奏,有的只是宁静淡泊高远。
2、休闲
当我写下“休闲”这两个字满脑子里浮现出了大中小城市里随处可见的一个个休闲中心的广告牌坊。霓虹灯闪烁,屋里打着阴暗的紫色、红色、黄色等五花八门的灯光,屋里还会坐着几个打扮妖艳,穿着暴露的女子,让个屋子变得特妩媚,特魅惑。
学校旁边有一条窄窄的水泥路,绕过田地、穿过竹林,把我们引向后山脚。每到周末,抛开工作,甩掉压力,沿着这条水泥路走向山脚,再转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沿着山脊向山顶奔去。走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静赏垂涎浴滴的鲜花,聆听虫鸟美妙的歌声,细听哗啦啦的清泉声,呼吸沁人心脾的空气。路上的鸟语花香会让你神不知鬼不觉的忘了上山路的曲折和荆轲,在不知不觉间登上了山顶。
放眼望去,脚下山林云消雾散,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涌澎湃,雄伟壮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就不过如此吧!兴致来了,对着远方的山吼几嗓子,吼掉尔虞我诈,吼掉愤世嫉俗,吼掉你争我夺,保留一份清静,保留一份闲逸,保留一份随遇而安。
我想只有这种亲近自然,走进自然,融入自然,才能算得上真正的休闲。
3、赶场
没有“赶场”的小镇生活那不是小镇生活。“赶场”一般是三天一次,碰上赶场那天一二节没课,也会去市场凑凑热闹。
在农村,赶场是件非常热闹的事。十镇八乡,十村八寨的乡亲父老在赶场的那天,都不约而同地从各家各户出发来到集市的所在地,而此时,集市早已经热闹非凡:“新鲜的活鱼,刚从塘里打出来,五块一斤”、“自家地里的小白菜,新鲜着哪,您瞅瞅,能掐出水来,要不来点?“土鸡自家养,鲜味你来尝”……类似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人流也在其中不停地穿梭过往,不一会儿整条街会被塞的水泄不通。好一派人声鼎沸的景象!
写到这儿,我想起了那年暑假的一个赶场日:
中午12点半了,从艺术中心下来。往街上瞄了瞄:街上的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沥青路面似乎在冒着火苗,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快要给晒化了。空中没有一丝云,没有一点风,只有一个大大的火球,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当我骑着摩托车转过一路口时,听到一个不大但很清晰声音:卖葡萄,便宜卖了。我回头看见一个70岁左右的奶奶在一棵树下卖葡萄,一担竹萝里还放着些许葡萄。街上都没几个人在走动而这位奶奶还在守着这些葡萄卖。我跟她说:“我全要了。”她说:“好的。全要了我给你优惠。我卖3块一斤,你全要了,就2块5,这里4斤2两,就10块钱。”
我给完钱后,起动摩托车,感觉葡萄很沉,心也很沉,无论我怎么加大油门感觉车丝毫不动。前天给妈妈打电话,问她在家还有钱用不!她说有,还说:一个人在家里,辣椒、丝瓜、黄瓜、香瓜、西瓜......都吃不完,挑了一担大的去街上卖,卖了好几十块。想起妈妈在电话里的话内心深处一阵阵泛酸,在想:妈妈是不是为了那几十块钱,为了卖完担去的那些蔬菜瓜果是不是也在烈日暴晒,在烈日暴晒的街上等候着人去买,卖完后,妈妈是不是舍不得买瓶水喝,忍着饥渴,是不是舍不得那两块钱的车费,忍着饥渴,顶着烈日走路回家......
想着想着,这样一幅画面在我脑海里呈现了:妈妈那弱小的身躯,头戴一斗笠,担着一担竹萝,在那条我熟悉的快要被太阳晒化的街上一晃一晃的往家的方向走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