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在去年八月的时候就开始关注《面纱》了,确切的说是期待。从几个片断到雯婕的主题歌,从阵容到剧情,都令我期待。这是终于是一部多年来期待没有落空的影片,因为近年来的所谓的大片的期待与现实的反差,更让我小心翼
在去年八月的时候就开始关注《面纱》了,确切的说是期待。从几个片断到雯婕的主题歌,从阵容到剧情,都令我期待。
这是终于是一部多年来期待没有落空的影片,因为近年来的所谓的大片的期待与现实的反差,更让我小心翼翼但又略怀幻想的期待着。而,此次,我很震撼。名副其实的好片子。使得完美主义的我,几乎没有什么落空。
首先从技术层面上看,剧本本来就是毛姆的小说,来源真实的故事,对整个20年代的描述很细致。演员名不虚传,爱德华。诺顿深沉内敛不漏痕迹的表演,成功的刻画了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外冷内热的性格特点,甚至连他走路都笔挺的样子都十分符合角色的定位。
导演慧眼呀,把每个人物都安排的恰到好处,连配角都那么出彩和传神,好比憨憨的中国护卫宋青,会说俄语和英语的国名党军官黄秋生,还有中国女人吕燕英国地方官和修道院仁慈的嬷嬷。就好像好的领导知道把什么人用在什么位子上一样,摄影的虚实,长短镜头的结合,灯光和道具,美工,朗朗的钢琴,主题歌的配置和歌手的选择,歌词的翻译,最后的剪辑和片头岁月流逝般的画面,倒序插叙补叙的叙事手法的娴熟运用,这些环节都是非常严谨细致,不愧于大片的称号。
其次,在文化内涵上的多元,在这部影片中,建立在感情纠葛主线上的,对感情的探讨,隐隐的民族矛盾,先进与落后的矛盾,男人和女人的矛盾,政治和生活种种的矛盾的探讨,都巧妙的统一在上个世纪20年代沃特夫妇的生活中,这一点也不觉得突兀,反而更觉的真实。反思我们的所谓大片,除了摄影、服装、道具、音乐的奢华外,在剧情这个影片最核心的竞争力上,简直是不能提,就是瞎编,没有任何的意义,影片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反思和批判的是精神存在的意义,要不都物化算了,还谈什么精神,能够称为经典的一定会是有所精神意义存在的。
诺顿饰演的科学家是个严谨而深沉的人,把爱放在心底,热情美丽的沃茨为了躲开家人的无休止的唠唠叨叨而嫁给他来到上海,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很大,一个爱热闹,一个除了有事基本不会讲话。就连****的时候严谨的他都有关灯,她也会奇怪的问“why”,从一开始他知道她不爱她,但是他是那么深爱她,以至于明明知道她的偷情也不打开那扇门,宁愿选择折磨自己和她一起来到疫区,所谓爱之越深恨之越痛,但是因为爱宁愿选择两个人一起受折磨,貌似性格的差异导致了她后面的偷情,激怒的他决定采用极端的方式来报复她后来在逐渐的了解中,她发现了他的内敛后面的优秀的品质而爱上他,但真爱的面纱揭开的时候却是他的生命结束的时候。从不了解到憎恨到相互欣赏到相爱到一生的相守,对感情的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人值得去爱,然这条主线下的副线也很精彩。对感情的探讨,爱是需要发现和体谅的,这个话题很复杂。
在对战争和生活的谈论在黄秋生和沃特的谈论中升华,黄说:“如果你们国家的军队的抢不对准我们的人民,我们会合作的很好”,沃特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没有带着枪来,我只带着显微镜”,谁都无法摆脱政治,战争和人性的讨论还远不至此,最后沃特的牺牲使我想起了白求恩,一个当时加拿大富有的中产阶级,一个但是全球最有名的十个外科大夫之一的他。为了救被民族主义激怒的人群中的沃特太太,身为中国人的胖胖的护卫居然把抢对准了自己的人民,他的简单的标准不是皮肤的颜色,而是谁是好。
为了表现沃特和太太的性格差异,他们第一次上床的细节描写很有趣,把一个刻板内向的男人和外向活泼的女人一个就体现出来,已经是丈夫的他敲门,她在床上偷偷一笑,还一本正经的问,谁,他就老老实实的说,我。进来,他没话找话的说了几句很傻的话,因为他本来就不会花言巧语,他尴尬的站着,她实在不忍逗他就拍拍床边,这里用了个特写,哈哈他要关灯还说了两遍,镜头给了他脱掉鞋子并最后整齐的摆着的样子,男人在这个时候还能把鞋子排好,可以性格的严谨。最有趣的是他们喝醉了在一起后,沃特在清晨还要离开的镜头,狼狈的他,和看着他狼狈的她,性格的表现是那么自然鲜明。
在最后的细节中,丈夫被埋葬的时候,她是麻木的,没有眼泪的,然,他的东西要被收起烧掉的时候,她愤怒,这一刻,她才真正的体会到沃特已经走了,深爱她的他没有了,刚刚开始发现的爱情没有了,在友人的肩上号啕大哭。
孩子是谁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叫沃特。
我的眼泪不知什么时候掉下来的,又不知什么时候用掉了2包纸巾,被细节感动的我,无语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