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5月4日,一网友爆料湖南高校负责职称评审的评委名单刚刚确定即遭泄露,一名刘姓评委为方便老师送钱,在酒店开了房并广而告之。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处处长贺安溪表示,评委“开房收钱”只是“个别问题”,不会暂停今年
5月4日,一网友爆料湖南高校负责职称评审的评委名单刚刚确定即遭泄露,一名刘姓评委为方便老师送钱,在酒店开了房并广而告之。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处处长贺安溪表示,评委“开房收钱”只是“个别问题”,不会暂停今年的评审工作。(5月7日《新京报》)
根据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相关需求,不仅对教师的学历文凭、任职年限和论文发表等有一定的客观要求,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的主观意见亦不容小觑,甚至可以决定一个教师的未来。职称的提升,意味着工资级别、福利待遇、政治地位等的提高,前途可谓光明一片。在追名实为逐利、升官实为发财的利益驱使下,君不见,现如今部分大学奉行的是办学产业化、教师行政化、教授官员化、教学产业化等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教授忙于跑项目拉关系,教师忙于评职称通关系,呈现一片“繁荣昌盛”的“社会关系学”现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受利益驱使,高校层出不穷的腐败现象早已蔚然成风。按理说,本应视为一方净土的象牙塔,本该传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却不料塔体出现倾斜,甚至倒掉;灵魂出现扭曲,甚至死掉的“目睹之怪现状”。单就此次湖南高校职称评定的事件来看,无疑将评审制度漏洞再次暴露出来。其实,自隋唐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始,通过向考官及相关人行贿的现象便已经出现,且从未有断绝过。这种行贿手段,过去叫“请托”,与今天“托关系”的意思如出一辙。如果这样的人进入教师团队,成为“南郭先生”,其教学质量、读书风气可窥一斑;如果这样的人混入官场队伍,后果更难以想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较之低调而隐秘的行贿受贿行为,刘姓评委这次堂而皇之的公开要价,置法律尊严于不顾,摘下“为人师表”的面具,在利益面前,其丑陋肮脏的嘴脸瞬间暴露无遗。公开收钱,意味着腐败行为从水里游到了岸上,潜规则变成了显规则。如此明目张胆的行为在高校大行其道,受贿者如此疯狂索贿,“送钱多者胜”的评审标准必然迫使很多教师放弃尊严,去讨好或收买那些手握“生杀大权”的评委,而专业水准则被抛之脑后。“劣胜优汰”的遴选不需要持续太长时间,就足以摧毁正常的学术环境,届时名利之徒有名有利,而恪守本分的教师注定要怀才不遇。
回到事件本身,后来刘一兵的评委资格被终止,相关责任人亦被处理,但高校职称评定的制度漏洞依旧存在,如此“刘一兵们”便会前腐后继的出现。所以,要想真正杜绝职称评审中的种种问题,仅仅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是不够的。主管部门的“零容忍”并不足以保证权钱交易的“零发生”。若能从制度层面上建立动态的学术评价体系,量化职称评定的具体指标,做到公平、公开和公正,对每个参评者做到一视同仁。不仅能有效扼制职称评定中的权力寻租现象,也有助于净化高校的学术空气,使那些真正德才兼备的教师脱颖而出。
我们都知道教师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倘若“工程师”放弃为人做事的原则,抛弃道德良心的谴责,扭曲自己纯净的“灵魂”,这不但是教育的失败,更是教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