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心态——世事练达即随缘
作者:牒牍时间:2024-10-18 21:35:04热度:0
导读: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殿前;学佛十年,佛在天边……这是普遍学佛人的心态。成佛是一个自觉觉他的过程!提起佛教,不少人认为那仅是一种劝人行善的说教,也有很多现时学佛的白领(年轻人),把跻身佛学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殿前;学佛十年,佛在天边……这是普遍学佛人的心态。成佛是一个自觉觉他的过程!提起佛教,不少人认为那仅是一种劝人行善的说教,也有很多现时学佛的白领(年轻人),把跻身佛学行列当作一种时尚的追求,在飘忽不定的分别念中一趋一从,迷失了内心的觉性。从未想过去实践内求心性的光明本性,而证得灵魂彻底的解脱。真正以佛法御心的人,他所获得的那份寂静安宁、愉悦善妙的人生境界,有几个被世俗所累、所缚的灵魂能够品味?
佛:人+弗,有和无的概念。诸多宗教信仰中,佛教以究竟圆满的菩提佛果为核心,让娑婆世界众生心内求法解脱苦难,力求靠自我的力量证得成佛。学佛见性求证是自己的事,唯有对自己负责,自我努力才是最好的保证。本性光明,人人具足,反求内心,自能当下证得。诚然,佛教的净土法门持诵佛号,密宗持诵真言,都是祈请诸佛加被,配合自力而后得度。
佛教自释迦牟尼佛创立以来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最初从印度传入中国并没有宗派门户之见,后来由于翻译、弘法的逐渐鼎盛,佛典的大量译成,以及佛教思想家对于佛法的分类判摄,才有宗派的出现。中国佛教的宗派,最先成立的是由于东晋时代鸠摩罗什译介的三论或四论宗,这是印度空宗的法脉,到嘉祥大师而集大成,小乘有成实宗和俱舍宗,大乘有三论宗、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南山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等洋洋大观共有十三宗之多。无论佛教的宗派历史演绎得如何纷繁,都属于支节的分门别类,而不是根本思想的左右出入。所以,学佛者自我的正知、正见、正修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个太追求物质的时代里,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浸淫着贪执、滴淌着欲望的现代人,往往不息妄心,一味地只知心向外求。因外境无边故,那么所知也无边,所求亦无边,如此下去,永远也没有满足的时候了。而自省与觉悟是一剂清醒药,可以拯救你的灵魂,给自己心灵一个强行突破的机会。当我们一旦回心向内,熄灭一切贪执时,内心的清净光明就会显现,人才能真正成为万法的主人,而不是外物的奴隶;才会成为精神的自主者,而不是异化的拜物教徒。
圣人与凡夫的区别在于圣人的心是能转境转物的,凡夫的心则被境被物所转……改变一个人不是改变他的行为,而是要改变他的头脑与心念,真正的善恶就在你的心里,你用什么样的心态为人处世全在你当下一念之间的善恶。点亮般若智慧的心灯吧!我们心里的般若智能具足光芒,由心生起,足可以把滚滚红尘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把人情、事理看得明明白白,把宇宙人生都看得透透彻彻,对于自己何去何从,自然就有了善恶的标准。出世入世,行菩萨道,一切利他就有的放矢了。
我们站在宇宙的高度看生命是宗教,站在生命的高度看生活是哲学。给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当你能够给予别人时,才真正发觉自己未知的潜力,同时给予的快乐让自己身心焕然一新。在这一点上我切实的体会到当你能够给予别人的瞬间,生命的张力与丰满充分地愉悦你的身心。这样的快乐不是物质能够给予心灵的。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片渺远的天空,还是一片浑厚的土地?
我们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在爱着也被爱着,快乐着也痛苦着。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年年岁岁,暮暮朝朝,我们都在茫茫人海里流连,在世态炎凉中挣扎,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喜怒哀乐,无计消除,又无可奈何!明知道生活是一杯苦辣酸甜的酒,却无法拒绝地品尝下去;心里懂得每一日的快乐与一夜的凄凉相伴,可依然期盼着每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我们为什么要生活下去呢?生命何物?人生何物?面对生命,我们是眷恋那并不很多但闪烁着无比诱惑的快乐和幸福吗?或者是因为生命既然存在就随波逐流的敷衍下去?还是因为我们心中还充满了许多动情的歌、许多痴迷的梦、挥之不去的追求和渴望呢?
知识是外在的,是我们对所见事物的认知,智慧则是内涵的,是我们对无形事物的了解。只有当知识与智慧兼备时,我们才能感知世事练达的圆融与处世为人的随缘,才能探知与觉悟人之佛性。我们学佛者要用出世的态度来行世间法,以世间法的智慧解惑人生难题。
在我认为:人生在世,如果你以工作或财富(金钱)来定义自己的价值,可能会出现自我认识的危机。多大的安全感都不值得把生活禁锢在一成不变的定式中,从而抹杀了所有的梦想,梦想不应该因为生活的重压而搁浅。我信奉诗人徐志摩的一句话“宁做物质的贫民,也要做精神的贵族”,同时拒绝庸常的生活。我不在意别人对我的褒贬,我只在乎生命的切身体验,或许生命本身就是一场行为艺术,或生或死,或喜或悲,每一个瞬间的感悟由于被记录而成为永恒,因为永恒而感知生命的存在。岁月流转,内心对生命与真善美追求的灵光永远不变。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天生就与真很近,与善有缘,这是一个玄机。现在我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更多地关注宗教信仰与践行的如是观与社会责任。从小我转变到大我,践行过程的实效功用,唤醒更多人的觉醒……比如基督耶稣的博爱为什么在西方国家广为盛行,因为它直入人性的真善美,给现世生命注入爱的力量与源泉。为此,西方国家像比尔?盖茨,巴菲特之类的慈善家趋之若鹜,慈善福利事业蒸蒸日上。
再看我们中国,从改革开放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至今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有多少先富起来的富翁主动去回馈社会,真正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感恩心境去做慈善的?财富的含义是由你自己来定义的。当你的财富由你建立,你的财富累加不是空中楼阁的建立,是国家政策的扶持,社会民众的参与和你自身的努力得来的。如果它们能够提高你给予别人的能力,那就是好的,如果它们使你更加关注自己,显摆富有,那么就是坏的,因为你在做物质贵族的同时失去了人性内在善的追求,爱的回赠。
世态如常,警世难能。让我想起一幅对联:
劝君为善曰无钱,有也无;祸到临头拥万千,无也有。
若要与君谈善事,去也忙;一朝命尽丧黄泉,忙也去。
经常有人问我:我学佛念地藏经多久,金刚经多久,怎么我的处境丝毫没有改变,问题还是一大堆,到底如何才能得到佛菩萨的感应来帮助我解脱困境?佛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啊?我常以金刚经的一段话“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