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连日来,互联网和报纸上广泛传诵着温家宝总理的两段佳话。一是他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中,将“变质岩”误为火成岩,特致信新华社总编室要求更正。尤其是当新华社值班副总编吴锦才向总理检讨时,温总理说:
“连日来,互联网和报纸上广泛传诵着温家宝总理的两段佳话。
一是他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中,将“变质岩”误为火成岩,特致信新华社总编室要求更正。尤其是当新华社值班副总编吴锦才向总理检讨时,温总理说:“责任不在你们,既然署了我的名字,就应该文责自负”。
二是温总理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之后,屋外下起细雨,他撑起一把大伞为基辛格遮雨。在这张“撑伞图”中,温总理在雨中为这位86岁高龄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打伞送到紫光阁外……
看了网上的报道,读罢报上的消息,心中油然生出无限的敬意。
敬的是,温总理崇尚科学的务实精神;敬的是,温总理严谨治学的求真态度;敬的是,温总理一丝不苟的谦虚美德;敬的是,温总理不摆架子平易近人的亲和力;敬的是,温总理自己动手做事的传统作风;敬的是,温总理平民心态的伟大人格。
有了错误要求更正,雨天为客人撑伞,这些都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原本平平常常。但这看似平常的小事,发生在一个大国总理的身上,就显得不平常了。因此,产生了巨大反响,无数人为之感动。
两件事,一个“更正”,一个“打伞”。前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属于专业名词,一般人不懂也不太在意,何况总理说得只是不全,将也可称为火成岩的岩浆岩作为两个概念,其实际影响很有限。但总理丝毫不原谅自己,认为是一种错误,要求更正,这充分体现了总理严谨的治学精神。后者基辛格博士是中美建交的有功之臣,国人对他另眼看待。总理以老朋友身份,雨天为他打伞遮雨,其情可亲,其品可鉴,其行可赞,细微之处蕴含着感人的力量。
一天两件事,性质各不同。但是,都彰显了温总理的求实精神和人格魅力。总理率先垂范,不以善小而不为,他是在以自己的行为教人如何做官,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错,如何待客……
温家宝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总理,位高权重,身边不乏工作人员,像更正、打伞这样的小事,完全可以由秘书代劳。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自己动手做,把小事当成大事去做,其意义非同一般。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很多细小细微的事情足可以见证一个人的品德、品格、品行,一滴水可以见太阳,正是道出了其中的深刻哲理。
温总理的两个举动,引发了亿万人民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且一片赞扬声。
“温总理出了一个平常人都会出的普通疏漏,可更正错误的态度和方式却展现了一位伟人的胸怀!”网友但求心静说。
青岛一网友用“好字、好人、好总理,真心、真诚、真性情”表达了对总理的敬佩之情。
“总理严谨的科学态度,值得现在的学者认真学习;总理的责任感,值得现在的官员认真学习;总理坦荡真诚的伟大人格,值得我们所有人认真学习。”搜狐网友tjljzh说。
一媒体评论员坦言道:“温总理能够如此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改正‘错误’,充分展现了总理实事求是,说实话、办实事的优良品格及勇于担责,诚恳、认真、严谨的伟大形象,而这一良好的品格和形象,对于一位大国总理而言,确是极具示范意义的。”
温总理的工作日理万机,分分秒秒都十分宝贵。即便如此,他仍把别人看来是小事的事情办得认认真真,考虑得相当周到,件件皆成楷模。
治国治学需要这样的品格,做人做事需要这样的境界。小事其实不小,小中可以见大,大事正是由无数个小事累积而成的。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国总理,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恰恰反映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采取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哪怕是一个非常小的失误,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是大有裨益的。”
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从温总理的致歉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严谨认真、严于律己的可敬总理。从温总理打雨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诚待人,情重如山的可敬老人。
温总理的致歉信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在错误面前,我们应当秉持的态度。温总理的撑伞情就像一盆净水,折射出了我们应当学习的坦荡胸怀。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真城相待,友谊长存!